东方网记者柏可林4月10日报道:4月10日,第27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在上海启幕。近年来,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带动了精神文化需求的升级,花卉园艺成为提升生活品质、传递美好情感的重要方式,“花消费”“鲜花经济”等概念不断普及,国内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。本届展会展示了新成果新技术,见证花卉园艺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第27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启幕(本文摄影:柏可林)
“手残党”养不活一盆花?AI帮忙做诊断
在日常生活中,大家是不是常常遇到这些困扰:“看到路边漂亮的花草叫不上名字,自家植物莫名生病长虫也不知如何处理。”你是否也经历过这些崩溃时刻:“精心养护的月季突然枯黄,翻遍花友圈也查不出病因;花市带回的''无名美人'',养了半年仍不知其芳名;多肉长斑不敢乱涂药,跑到花市老板来句''要不你换个盆试试''?”
在本届花卉园艺展览会上,一款“AI+花卉”的智能花卉养护平台可以解决以上花卉养植的困扰。打开该小程序,上传花草植物的上传图片就能精准识别植物种类、具体介绍、存在的病虫害及处理措施等,提供专家级、保姆式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以及养护指南,操作简单且免费。据了解,这款小程序的开发公司是国内首家专注于“AI+花卉”深度应用的科技企业,团队由资深园艺专家、工程师组成,依托AI图像识别、植物知识图谱、专家级养护算法等技术支持,推出自主研发的AI的模型,为植物爱好者提供智能化服务。
花卉园艺产业正迈向更加多元、精细与智能的时代,本届展会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缩影。据介绍,本届展会规模近50,000平方米,吸引近30个国家及地区的约700家品牌企业参展,呈现花卉园艺行业全产业链的最新成果。展品范围包括园林机械、景观资材、温室设施、智慧农业、组培灌溉、家庭园艺、观赏植物、鲜切花、多肉植物、花艺资材及花卉衍生品等30多个细分领域,预计将迎来80,000人次的观众共赏盛宴。
网红热植亮相,新品精品名品折射花卉消费市场潮流
记者在现场观察到,本届展会的国际化水平再创新高,吸引了多个全球领先的花卉园艺强国积极参展,呈现中国花卉产业的繁荣图景。在新优花卉方面,海芋、蔓绿绒、彩叶芋、秋海棠等网红热植亮相,蝴蝶兰、风铃花、飞燕草等各类应季佳品争奇斗艳,呈现花卉消费市场的潮流风向。在小红书上爆火的缤纷育种切花玫瑰、帝王玫瑰也将惊艳登场,以独特的品种优势满足高端花卉市场的多元需求。
新品首发是行业创新的重要标志,也是推动市场升级的关键力量。本届展会迎来众多全国范围内的首秀新品,涵盖花卉植物、园林工具等多个领域。展会期间,切花玫瑰“浪琴”国内首发,该品种为复色多头玫瑰,花色稳定,极少刺,兼具观赏价值与市场潜力。天竺葵SmokeyEye(烟熏妆)系列,以高对比度复色花色、优异的夏季抗热性和紧凑的株型脱颖而出。此外,桑卡扎达尔蝴蝶兰也是首次登陆上海,该系列以梦幻般的色彩呈现克罗地亚日出与日落的意境,为室内园艺增添自然韵律。朱顶红国风青花瓷蜡球、故宫经典联名蜡球及盆栽、切花产品吸引不少人目光,方寸之间展现国风雅韵,让传统文化以花卉为媒焕发新生。
行业论坛引领趋势,深度探讨发展新机遇
近年来,国家政策持续助力花卉园艺行业高质量发展,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。《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(2022-2035年)》明确了我国花卉业未来的发展目标、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,提出要注重花卉轻简化、省力化和智慧化生产,实施品牌战略,加强质量管理,强化科技自主创新,优化产业结构,扩大内需,开拓国内外市场等,为产业升级发展指明方向。《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则进一步强调优化产业布局,提升花卉产品质量,健全花卉市场体系,并鼓励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,以促进产业链整体升级。
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,花卉园艺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。本届展会顺势而为,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高端论坛和行业交流活动,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,推动花卉园艺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温室论坛聚焦设施农业和智能温室的最新发展;花店论坛以 “鲜花暴利时代终结,花店人可以布局哪些新赛道”为主题,探讨花店如何探索跨界融合新模式,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;中荷园艺论坛邀请中外行业专家,围绕设施园艺、花卉育种、智能农业等前沿话题展开深入探讨,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一系列互动性强、艺术感十足的同期活动也将同步上演,中国插花、日本花道、德国自然风、少儿花艺、花艺装置等将轮番登场,为观众带来极具沉浸感的花艺体验。本届展会还将推出压花手作活动,观众可以亲手创作一幅融合诗词意境的压花,定格成一幅永不凋零的艺术品。
本届展会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,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与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,将持续至4月12日。
转载:纵相新闻